学术桥 >  燕大学者有话说

疫情之下话健康,科技助力健康梦

李志明 2020-02-19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我们会朝着项目愿景目标砥砺前行,也真诚地希望与有情怀、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或团队合作,争取早日催生可广泛应用的项目成果,使之早日惠及人民,为祖国的康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春节前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乱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给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人民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部署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共战疫情,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效能的巨大优势,也彰显了蕴含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伟力,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官方发布的疫情数据和新闻。在疫情治疗方面,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中西医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中医药,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者呵护人民健康、平抑重大瘟疫的重要角色,是我国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疫情使得每一个人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和生命的可贵之处。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倍加珍惜,这不仅是对个人和家庭的负责,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负责。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了当前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给广大人民的健康带来的巨大挑战,及早地做了战略布局。鉴于此,大健康理念、大健康产业的概念得以提出。

  大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治病”,更要“治未病”,其目的在于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前移,更加注重健康检查及疾病风险防范,从而避免中老年慢性病的形成。传统中医,从系统的角度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查和治疗,与西医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治未病”方面。

  近年,我国发布了多项与康养密切相关的纲要及法律,如《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在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及治未病服务、鼓励建立健康大数据平台、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均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风险评测设备的功能及特点显示或隐式的提出了要求,即疾病早筛、中西医并重、高效全面、费用低廉、便于推广、利于国民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形成等。

  遵循的循证医学理念的西医手段,为了确诊某种疾病通常要做多种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效率低,对患者由于某种原因所表现出的早期症状通常难以循证。这严重压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常保健指导、健康风险评估与筛查的需求,从而错过最佳的非医疗手段干预期,导致由未病转为已病,由病轻转为病重,最终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痛苦。从当前疫情的病死患者及治愈患者的情况可以发现,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之前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死亡率较高,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却可以治愈出院。这进一步表明了日常保健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50年代,现代科技的进步掀起了利用人体生物电信息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理、健康风险评测、人体经穴等方面的研究热潮,取得了丰富的实践和应用成果,如心电图、脑电图、中医经络检测仪等。目前,在我国健康体检市场上的各类健康风险评测产品较多,但从检测原理角度,可以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德国傅尔电针、日本良导络原理研发、衍生的中医经络检测产品,如健康检测系统(TDS)、身心康中医经络检测仪等。从测量原理、测量过程来看,该类设备存在人为操作影响因素大、效率低、测量准确度不高等问题,在性能提升方面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限制,市场应用状况并不是很好。

  另一类是俄罗斯AMSAT体电图仪、鹰演DDFAO及其衍生品。该类设备的评测原理是,通过在受测者的额头、双手和双脚对称放置的6个生物电传感器,依次正负极两两组合,发出安全的生物电脉冲电流,实现对人体22个体区的全面扫描,可在3-5分钟内完成对受测者的全面评估,并给出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的200-300左右个量化指标、系统风险提示、饮食及生活建议等。在鹰演DDFAO中,还出现了有关十二正经、任督二脉等中医经络方面的量化指标,这为我们采用新的技术原理获取人体经络信息、研发中医智能化设备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于该类技术原理的衍生产品较多,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也逐渐由于各方都缺乏有力的证据而逐渐平息。国内外现有文献中,也鲜有对该类设备所测各项指标值计算方法的介绍,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据保守估计,该类设备在我国的应用数量约3000台套以上,这一数据也充分表明了国内市场对该类设备评测性能的认可。

  然而,从该类设备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来看也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该类设备的展现形式多为单机套(核心部件包括生物电信息采集板、运行数据解析软件系统的PC机等),不利于评测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二是售价较为昂贵(依据设备外观不同,售价在十几万至上百万不等),限制了设备的推广与普及;三是所呈现的指标量值难以被医生和普通民众所接受,更多地依赖解读师的针对性解读,且解读知识体系尚不完备;四是尽管给出了中医经络方面的评测指标,但缺乏中医视角的解读知识体系。上述不足,将这本应让全民享用的健康风险评测服务置于了“高、大、上”的“神坛”之上。

  近年来,我们项目组联合社会各方资源,一直致力于将这一“高、大、上”的健康风险评测设备请下“神坛”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让每一位老百姓都可以毫无压力地去享用这一健康风险评测服务。

  目前,在该类产品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在数据采集端与数据解析端的分离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形成了一套面向互联网的健康风险评测技术,搭建了低成本数据采集终端+云端智慧大脑服务模式的健康风险评测系统原型,实现了小范围试运营;基于所测经络能量指标,联合中医专家探索了以一种新方式开发中医智能化评测及诊断设备的可行性,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同时,我们也在开展有关中医健康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开发工作,希望该知识图谱能够为系统的智能推理提供常识服务。

  基于现有技术储备和工作积累,我们有个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那就是设计、研发一套面向互联网、涵盖中西视角的智能化健康风险评测平台。该平台将人体生物电信息采集功能置于低成本的便携式数字化装置之中,将数据解析、健康知识图谱、智能评测及推理等功能至于云端之上,从而使之具备无创高效、全面准确、价格低廉、适应情景广泛、易于使用、便于推广、利于国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形成等特点。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医院、中医馆、养生馆、健康管理机构、乡村卫生室等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机构,也可为各级政府了解辖区内的人口健康状况、绘制健康数据图谱提供一种高效、全面、成本低廉的手段,从而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健康指导、医疗及康养资源布局提供决策依据。随着项目全面而深入的推广,可能会逐步形成一个集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居家养老、健康食品、理疗保健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康养生态系统。

  当然,项目愿景目标的达成,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平台智能性的形成是最大的难点,其关键在于大量标记数据的获取,这需要涉及多领域专家的长时间的期协同工作,如西医专家、中医专家、健康管理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等。在大移智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重塑西医视角、新建中医视角的解读知识体系,可不考虑所测指标的现有物理意义,而是仅将其作为一个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快速、全面获取人体信息的数据采集装置,以一种或几种常见慢性病为切入点,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探索单个指标、多个指标组合与疾病、症状之间的内在规律。这是使得系统平台的健康风险评测服务更加精准化、全面化、智能化、类专家化的重要基础。

  最后,愿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平安,愿疫情早日平息,愿大家更加珍惜自身的健康!作为高校教师或科研工作者,我们会朝着项目愿景目标砥砺前行,也真诚地希望与有情怀、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或团队合作,争取早日催生可广泛应用的项目成果,使之早日惠及人民,为祖国的康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志明简介】

  1978年4月生,河北滦州人,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任教于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燕山大学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术秘书。

  主要研究方面:面向互联网+的人体健康风险评测技术、知识图谱及智能推理、机器学习、软件工程等。

 

  【原创稿件,非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