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南开校长曹雪涛:答好“爱国三问”再谱百年新篇

2019-09-16 中国科学报

站在新时代、新百年的潮头,南开大学将如何坚持南开道路,光大南开品格,弘扬南开精神?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南开将如何百舸争流、奋楫争先?

  提起“南开”,意味着爱国与坚守,传奇与荣耀。从1919年创立至今,这所“公能日新”的高等学府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这里汇聚了众多名家大师,孕育了千万栋梁英才,虽历经沧桑,却始终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爱中华,复兴中华”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站在新时代、新百年的潮头,南开大学将如何坚持南开道路,光大南开品格,弘扬南开精神?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南开将如何百舸争流、奋楫争先?在推出南开大学中国高被引学者人物报道之际,本报专访了南开大学新百年的掌舵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中国科学报》:今年开学典礼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您在开学典礼上带领南开师生重温“爱国三问”有怎样的深意?

  曹雪涛:对于南开这样一所出身私立,但坚守“为国育才”初心不改,历经磨难、却愈难愈开的百年学府来说,建校100周年的开学典礼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办好今年的开学典礼,对百年南开办学治校的理念精髓进行凝练,对即将开启的崭新百年奋斗历程进行展望,同时激励鼓舞这一代南开师生校友秉承“公能日新”校训精神,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民族大我之中,书写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崭新篇章。

  事实上,正是在84年前,也就是1935年的新学年“始业式”上,面对国家日益深重的危难时局,南开创办人张伯苓校长发出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警醒了国人。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充分肯定了百年南开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成就,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再一次高度赞扬了“爱国三问”。总书记说,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应该说,“爱国三问”集中体现了南开人大义担当的价值追求和百折不回、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跨越百年,历久弥新。这“三问”不仅鼓舞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奋发图强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在今天同样能够激励当代青年清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因此,在开学典礼上,我与4000余名本科新生共同重温这“三问”,就是希望南开新百年的第一届新生能有秉公爱国的大格局,学以报国的大担当,实干强国的大作为。这是南开人对历史的观照,更是一份对未来的期盼。

  《中国科学报》:近年来,南开大学在学科建设、学术创新上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曹雪涛:近年来,南开大学紧密对接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新一轮学科布局调整,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5年以来,相继调整组建了金融、材料科学与工程、统计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学院,南开特色的现代工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应用性文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生态文明、大数据、智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南开成功入围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A类),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个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南开5个学科进入前5%,14个学科进入前10%。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体现了较好的学科整体竞争力和优质率。

  南开学者在人工智能研究、生态文明研究、现代工学体系构建、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标志性论文和科研成果产出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展现了学校在基础研究以及引领性原创研究方面强劲的实力和后劲。例如,近十年南开大学SCI收录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为14.84,在全国累计被引用篇数较多的高校中保持第1。2018年以来,饶子和院士团队、陈永胜教授团队、我的团队等相继在Science、Natur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张伟平院士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陈军院士团队在先进电池材料领域、陈悦教授在原创抗癌新药领域获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同时,南开的许多科研成果还应用于生物克隆、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

  《中国科学报》:您来到南开大学后,在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学术创新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曹雪涛:2018年,我们召开了全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探索新时代南开大学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我们明确了“完善学科布局、凝练特色方向、巩固优势学科、补强薄弱学科、开辟新兴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三个坚持”和实现“三个突破”。“三个坚持”是:坚持“聚力登峰式”发展,巩固传统优势,聚焦特色方向,整合资源集中打造南开特色的学科“高峰”“高原”;坚持“学科集群式”发展,促进多学科联合、跨学科创新,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和相互支撑的良好态势;坚持“前沿交叉式”发展,聚焦世界学术前沿和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领域,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抢抓学科增长点和制高点。“三个突破”是:力争在文理特色交叉融合发展、新工科建设、生物医学学科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南开着重打造促进学科发展的一流师资队伍,在重点亟需学科方向上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通过实施三个“百人计划”、双聘院士、设立人才特区等方式延揽培养战略科学家和中青年优秀人才。着重加强前瞻性研究,在大健康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重点布局,建设高端智库,全力打造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提升科研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着重创新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完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研究奖励制度,布局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和国际联合研究平台,提升南开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报》:站在百年的新起点上,在“双一流”建设中,南开大学有哪些举措和计划?

  曹雪涛:在南开大学即将步入新百年、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提出并实施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这是一个着眼未来、谋篇布局的新百年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构建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和卓越标准,更是一个立足当下、务求实效的新百年行动计划,落实去年召开的人才工作、学科建设、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外事等五大会议,力求凸显一流大学改革发展的行动感、路径感。

  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4”是制定实施“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四大计划,以此为纲推进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发展,促进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制高点,提升南开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这里要强调,四大计划不是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规划,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关联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是整个计划的基点和核心。

  “2”是构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两大奖励体系。一方面,给予教学质量高、教学成果突出、育人效果显著的教师特别奖励,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们举办了南开大学首届教育教学奖颁奖大会;另一方面,深化科学研究奖励体系改革,突出鼓励原创、注重质量和贡献的奖励导向,加大对学术性、应用型和服务型等不同类型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产出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计在年底召开南开大学首届科技创新奖励大会。

  第一个“1”是在校内建设10大交叉科学中心。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发挥学科群聚集、辐射和平台优势,以开展创新性学术研究、培养聚集fun88体育、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为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叉科学研究基地,构建南开特色的交叉科学研究体系。按照理工类不低于3000万元/年,人文社科类不低于1500万元/年的标准给予建设经费支持,目前“新能源转化存储交叉科学中心”已经组建完成,中外文明、数字经济、细胞应答等交叉科学中心正在筹建过程中。

  第二个“1”是携手海外一流大学打造10大联合研究中心。有重点地部署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世界级研究项目,通过与世界高水平研发体系互动,加速汇聚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顶尖人才,力争率先实现原创性理论突破和先进性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科技创新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建立的“南开—伯明翰联合研究院”已正式揭牌成立,与牛津大学签署了建设联合研究院合作备忘录,与哥伦比亚等大学的合作在积极洽谈和有序推进之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