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美国大学发声表态,担忧美科技界种族歧视加剧

2019-07-03 科学网

今年5月,免疫学家陈建柱在从新加坡回家的途中,被一位美国海关人员拉到一边盘问:你为外国政府工作吗

  今年5月,免疫学家陈建柱在从新加坡回家的途中,被一位美国海关人员拉到一边盘问:你为外国政府工作吗?

  陈建柱是中国出生的美国公民,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工作了25年。他经常往返于亚洲,以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他表示:“这相当困扰,任何有中国血统的人都会成为嫌疑犯。”

  越来越多的人遭遇了跟陈建柱一样的“不公”。他们指出,该国政府对外国影响的打压,也不公平地针对了在美国科研机构工作的华裔科学家。

  作为回应,MIT与其他知名大学一起,表达了对华裔学者的支持。

  MIT校长Rafael Reif在6月25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制造被毫无根据的怀疑和恐惧充斥的‘有毒’气氛。然而,教职工、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学生告诉我,他们在与政府打交道时就是这样——仅仅因为他们是华裔,就受到了不公平的审查、污蔑,并陷入了紧张不安。”

  但美国政府机构驳斥了他们将华裔科学家单独挑出来的说法,并强调有必要在保持科学完整性和国际合作的同时,遏制外国大学对该国不应有的影响力。

  但MIT的科学家在接受《自然》采访时,描述了近几个月来与政府官员发生的各种令人不安的经历,并表示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应对校园和美国各地的氛围变化。

  “目前的氛围制造了大量的心理恐惧。”MIT机械工程师陈刚说,他今年早些时候取消了原本到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短期休假的打算,以避免任何人认为他可能泄露了知识产权或科学技术给中国同事。

  氛围变化是美国政府各部门,包括联邦调查局(FBI)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机构,对该国科研机构施加越来越大压力的结果,以应对外国政府窃取美国宝贵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拥有中国背景的科学家——包括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往往是美国政府调查的重点,这引发了人们的指责,称这些研究人员成为目标是因为他们的种族。

  MIT物理学家Nicholas Fang表示,这些学者与中国的任何互动都有嫌疑,“这是歧视性种族评判。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

  例如,作为去年8月开始的一项大规模“清扫”行动的一部分,美国研究机构在收到NIH的通知后,采取行动,解雇了至少5名由NIH资助的华裔研究人员。

  这些指控包括没有报告来自中国的资助,以及研究人员违反了与政府支持项目相关的保密规定。至少有两名研究人员公开反驳了这一说法。

  但NIH强烈反对种族偏见是其调查原因之一的说法。

  NIH负责外部研究的副院长Michael Lauer表示:“我们关注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特定类型的行为。”

  “这些(调查)都与种族定性无关,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行为类型,涉及NIH做出公平、公正资助决策能力的核心。”他说。

  Lauer还对《自然》表示,由于NIH的惩罚,大学悄悄地解雇了更多的科学家。

  他证实,自去年8月以来,NIH已向61家研究机构发出了100多封信函,指责它们未能披露外国资金来源,而且在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案例中,相关研究人员都是华裔。

  FBI发言人拒绝就MIT的公开封信置评,只是指出,该机构不能仅根据个人的种族、民族或国籍就展开调查。

  回到开头,这封公开信也反映了MIT日益增长的不安。

  该大学的华裔科学家向《自然》描述了签证申请异常漫长的处理过程、海关人员在其进入美国时强行盘问、执法人员突然造访校园等等。

  “这太可怕了。”一位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的前MIT工程学博士后说。

  这位不愿署名的学者表示,去年曾两次接受联邦探员的问询。 “我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仅仅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对的。”

  在MIT发表公开信之前,至少有10所其他院校也发表了类似声明,其中包括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一些华裔美国科学家团体也发出了警告,总部位于纽约市的非营利组织“忧思科学家协会”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

  MIT蛋白质生物化学家张曙光在公开信发表之前就向Reif提出了担忧,现在他希望有更多的机构站出来。

  过去1周,他与美国和世界各地十多所大学和学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接触,希望建立统一战线,反对这些对中国科学家的偏见。

  与此同时,在MIT工作了30多年的已是美国籍的张曙光表示,他将完全放弃美国政府的资助。

  他表示:“我将从其他来源获得资金。”他担心,其他有中国血统的科学家可能会完全离开美国。

  原标题《麻省理工华裔学者抗议!美科技界种族歧视正在加剧》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063-z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一对一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45350号-20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中国教育在线旗下网站— 
©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