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动态

成果转化作价1250万元 北京交通大学将所获股权90%奖励给科研团队

北京交通大学官微 2019-10-25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韩建民教授团队与江苏北方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北方公司”)签订了“轨道车辆用钢质制动盘开发及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合同,作价1250万元,入股江苏北方公司。而北京交通大学将所获股权的90%奖励给该团队。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韩建民教授团队与江苏北方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北方公司”)签订了“轨道车辆用钢质制动盘开发及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合同,作价1250万元,入股江苏北方公司。而北京交通大学将所获股权的90%奖励给该团队。

  在成果转化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江苏北方公司完成了250km/h、160km/h两种速度级轨道车辆钢质制动盘的开发研制,并完成了制动盘样件。

  据悉,这是北京交通大学首例依据《北京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许可、转让管理细则(试行)》的成果转化案例。

  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1990年,国家提出要在广深线上将列车速度提高至160公里每小时,原有的车轮踏面制动方式会导致车轮热量过高、容易损坏,相关企业急需技术支持。此时,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韩建民教授团队提出将蠕铁材料用于盘形制动元件来解决,为企业提供了在当时条件下最优的方案。团队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蠕铁盘制动材料设计,并顶着巨大的压力顺利通过了后续的台架试验。

  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时候,韩建民教授团队已经触碰到了当时国内盘形制动领域的“天花板”。但是团队服务国家铁路发展战略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更加努力前行。

  从那时开始,韩建民教授团队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紧跟国家发展需求,通过在铁道部、科技部、地方政府立项以及与主机厂的合作,在铁质制动盘、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钢质制动盘等盘形制动领域不断积累,完整地记录了国家在盘形制动领域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中,团队也实现了中国在盘形制动领域的自主创新,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和交大印记。

  国家第一,集体第二,个人最后

  “我们的老师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方面,把王金华老师‘国家第一,集体第二,个人最后’的理念传承了下来,一路上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谈到团队老师们的奉献精神时,韩建民教授倍感自豪。

  科研的道路是艰苦的,更是漫长的。在近三十年的研究过程中,团队的老师不可避免会遇到来自于家庭、工作以及社会方面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是,团队老师却依然兢兢业业坚守岗位,没有一个叫苦掉队。多年来,老师们不断地往返于学校与企业、实验室与现场之间,在常年的工作和研究中,团队内部形成了极好的集体凝聚力,杨智勇、李志强、刘小龙、李卫京等各位团队老师各有专长,彼此协助,共同研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我们是应用学科,从选项开始起,就要瞄准国家和社会需求,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行业作贡献。”韩建民教授说到。这次成果转化,为学校、学科和团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增强了科研团队对知识产权、国有资产的保护意识,让研究成果能够更合理地转化,为学校争取应有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深入一线重实践,科研教学两不误

  1986年,韩建民结束了自己在浙江嘉兴冶金机械厂的工作,录取到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系就读研究生,师从时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王金华。在校修完基础与专业课后,韩建民就开始深入到企业历练,努力将自己冶金行业的知识经验与铁路行业相结合,获益良多。更是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形成了如今的教学科研团队。

  “紧跟国家需求,将团队研究方向与第一现场的实践结合”一直是团队不断前行和进步的信条。经过近三十年的传承,团队的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始终坚持深入一线。连高龄的王金华教授,也坚持与中青年教师一同到企业现场,从未停下亲力亲为的脚步,一直在为团队的年轻老师树立榜样。

  在重视团队一线工作经验的同时,韩建民教授团队也同样着力于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团队在南通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产业基地。一方面瞄准国家和社会需求,从选项开始逐步完成科研和工程对接,同时也在过程中对老师学生进行工程类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环节,通过基地实践,为学校和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扎实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得到企业的好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